下流社會撼動日本

天下雜誌第342期2006/03/15張漢宜
《下流社會》一書去年在日本出版,就像說中日本人心事般的引起廣大而熱烈的討論,在泡沫經濟後「失去的10年」中,日本社會默默分流; 一個中產消失的「M型社會」已在日本漸漸形成。
今年2月,由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打造、集結近百家名牌精品店進駐的「表參道之丘」盛大開幕,是日本開春的首樁盛事,連小泉首相都來致賀。
入夜後,打扮入時的情侶沿著250公尺長的LED光雕外牆漫步,壯觀的七彩斑斕,跟不遠處的「六本木之丘」相互爭輝;然而,這充滿時尚感的閃耀光芒,卻照不亮公園裡愈來愈多遊民的夜。從不景氣的10年走來,日本,正在「上下分流」。
當全球正因欣見日本經濟復甦而振奮,日本卻不被目前的短期成長沖昏頭。除了探討經濟成長是曇花一現或真的坦途在望,從去年下半年以來,「下流社會」也成為日本學者與媒體熱烈討論的議題。
社會觀察家三浦展去年9月出版《下流社會》,首度引爆這個話題,2個月大賣40萬本,迅速衝上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榜首。他所謂的「下流社會」,並非單指低所得的貧民,更泛指溝通能力、生活能力、工作意願、學習動力普遍低落的年輕世代,這些人沒有進步的企圖心,終將從中流階層淪入下流社會。
今年一月底,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重量級作品《Lower-Middle的衝擊》,更以國家財政與經濟結構的層次,直指「日本社會正往下流動」。加上媒體紛紛針對這個議題大幅報導與探討,使得「下流社會」在日本沸沸揚揚。
經濟面:大前研一:日本邁向「M型社會」
《下流社會》一書去年在日本出版,就像說中日本人心事般的引起廣大而熱烈的討論,在泡沫經濟後「失去的10年」中,日本社會默默分流; 一個中產消失的「M型社會」已在日本漸漸形成。
今年2月,由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打造、集結近百家名牌精品店進駐的「表參道之丘」盛大開幕,是日本開春的首樁盛事,連小泉首相都來致賀。
入夜後,打扮入時的情侶沿著250公尺長的LED光雕外牆漫步,壯觀的七彩斑斕,跟不遠處的「六本木之丘」相互爭輝;然而,這充滿時尚感的閃耀光芒,卻照不亮公園裡愈來愈多遊民的夜。從不景氣的10年走來,日本,正在「上下分流」。
當全球正因欣見日本經濟復甦而振奮,日本卻不被目前的短期成長沖昏頭。除了探討經濟成長是曇花一現或真的坦途在望,從去年下半年以來,「下流社會」也成為日本學者與媒體熱烈討論的議題。
社會觀察家三浦展去年9月出版《下流社會》,首度引爆這個話題,2個月大賣40萬本,迅速衝上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榜首。他所謂的「下流社會」,並非單指低所得的貧民,更泛指溝通能力、生活能力、工作意願、學習動力普遍低落的年輕世代,這些人沒有進步的企圖心,終將從中流階層淪入下流社會。
今年一月底,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重量級作品《Lower-Middle的衝擊》,更以國家財政與經濟結構的層次,直指「日本社會正往下流動」。加上媒體紛紛針對這個議題大幅報導與探討,使得「下流社會」在日本沸沸揚揚。
經濟面:大前研一:日本邁向「M型社會」
「日本正邁向『M型社會』!」大前研一引用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字指出,在泡沫經濟後「失去的10年」中,日本社會默默分流;有錢人愈來愈有錢,中產階級卻逐漸向上下移動,而其中大多流向低收入的底層。如此,形成左右兩端高峰、中間低落的「M型社會」。
為了了解日本中產階級的流動現象,大前研一將原本以「年收入6百萬日圓」(約165萬台幣)定義的中產階級,上下細分為2個階層:「年收入3百萬到6百萬日圓的Lower-Middle(中低階級)」與「年收入6百萬到1千萬日圓的Upper-Middle(中高階級)」。
再根據厚生勞動省的「勞動經濟分析」數據,對照992年與2002年的日本國民年平均所得的變化,發現上述趨勢。
社會面:飛特、尼特、單身寄生族興起
為了了解日本中產階級的流動現象,大前研一將原本以「年收入6百萬日圓」(約165萬台幣)定義的中產階級,上下細分為2個階層:「年收入3百萬到6百萬日圓的Lower-Middle(中低階級)」與「年收入6百萬到1千萬日圓的Upper-Middle(中高階級)」。
再根據厚生勞動省的「勞動經濟分析」數據,對照992年與2002年的日本國民年平均所得的變化,發現上述趨勢。
社會面:飛特、尼特、單身寄生族興起
除了所得數字之外,日本年輕人的鬥志,也正向下沉淪。根據日本內閣府「國民生活世論調查」的數字,在20到34歲年輕族群中,認為自己在社會上居於中間階層的人,10年來掉了近10個百分點;而認為自己屬於「下層」階級的,卻增加了13.3%。
有3個族群,是日本學者近年來熱中討論的對象:
一、尼特族(Not in education, employment or training,NEET):沒工作、沒上學、沒受訓,典型的「米蟲」。
二、飛特族(Freeter):只想到處打工兼差,不願找正式工作。
三、單身寄生族(Parasite single):成年子女仍跟父母同住,以節省房租與生活費,收入卻大多拿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。
三浦展指出,這群人迷戀「3P」:個人電腦(PC)、行動通訊(Pager)、遊戲機(Play station)。他們跟外界溝通以及追求娛樂的方式,都是透過科技產品與網路,久而久之,遺忘了人與人接觸的溫度。
這樣的年輕人愈來愈多,導致日本生產力與競爭力下降。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估,團塊世代退休之後,2010年,日本將減少123萬名工作者,GDP將減少9.5兆日圓(約2.6兆台幣)。而日本政府則統計,2004年,日本飛特族高達213萬人,尼特族64萬人,單身寄生族更高達1221萬人。
比起年輕人,更慘的,是中產階級。年過30,好不容易成了家、爬上小主管的中產階級,他們面對的,是怎樣的人生?薪資愈來愈少,房貸與子女養育費依然沉重,形成更大的生活壓力。遊民現象,是後遺症之一。「終身雇用制」與「年功序列制」的崩毀,加上日本經濟泡沫之後,許多企業倒閉或裁員,原本好不容易爬到中階的日本人一下子失業。
但由於一生只待在1家公司,無其他專長可另謀職;即使是同性質的公司,別人早已卡位,也沒有自己可以插進去的位置。日本人的自尊心強,無法放下身段做比以往低下的職位,難以重頭開始,造成他們寧願放逐自己,露宿公園的藍色帳篷,跟其他境遇相似的天涯淪落人互相取暖。
今年1月底出刊的日本財經雜誌《鑽石週刊》,以「上流社會vs.下流社會」為封面故事,探討「一個日本,兩個世界」。從日本網路新貴「六本木族」富裕奢華的生活,對照窮人人數增加、收入減少,導致「百元商店」、「唐吉軻德」等廉價商店大行其道,公園的遊民人數也愈來愈多。今年1月,大阪警方甚至首度強制拆除公園的遊民帳篷,引發抗爭。
消費面:百貨業績直落,網路購物日盛
往下流動的社會,也造成消費習慣與企業營運方式的改變。
根據日本百貨店協會的數字,日本全國百貨公司的總營業額,從1991年的9.7兆日圓,掉到2004年的7.8兆,幾乎整整少了2兆日圓。其中流失的消費力,轉移到網路購物、百元商店。
此外,企業經營也產生連帶影響。日本有9千萬手機用戶、行動上網亦普遍,為了節省成本與迅速接單,網路開店從電腦跨足手機,蔚為趨勢。日本經濟產業省估計,日本行動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,將在3年內暴增1倍,從2004年的9,710億日圓(約2,657億台幣),飆升到明年的1兆7,760億日圓(約4,830億台幣)。
從「利益差」到「希望差」
有3個族群,是日本學者近年來熱中討論的對象:
一、尼特族(Not in education, employment or training,NEET):沒工作、沒上學、沒受訓,典型的「米蟲」。
二、飛特族(Freeter):只想到處打工兼差,不願找正式工作。
三、單身寄生族(Parasite single):成年子女仍跟父母同住,以節省房租與生活費,收入卻大多拿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。
三浦展指出,這群人迷戀「3P」:個人電腦(PC)、行動通訊(Pager)、遊戲機(Play station)。他們跟外界溝通以及追求娛樂的方式,都是透過科技產品與網路,久而久之,遺忘了人與人接觸的溫度。
這樣的年輕人愈來愈多,導致日本生產力與競爭力下降。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估,團塊世代退休之後,2010年,日本將減少123萬名工作者,GDP將減少9.5兆日圓(約2.6兆台幣)。而日本政府則統計,2004年,日本飛特族高達213萬人,尼特族64萬人,單身寄生族更高達1221萬人。
比起年輕人,更慘的,是中產階級。年過30,好不容易成了家、爬上小主管的中產階級,他們面對的,是怎樣的人生?薪資愈來愈少,房貸與子女養育費依然沉重,形成更大的生活壓力。遊民現象,是後遺症之一。「終身雇用制」與「年功序列制」的崩毀,加上日本經濟泡沫之後,許多企業倒閉或裁員,原本好不容易爬到中階的日本人一下子失業。
但由於一生只待在1家公司,無其他專長可另謀職;即使是同性質的公司,別人早已卡位,也沒有自己可以插進去的位置。日本人的自尊心強,無法放下身段做比以往低下的職位,難以重頭開始,造成他們寧願放逐自己,露宿公園的藍色帳篷,跟其他境遇相似的天涯淪落人互相取暖。
今年1月底出刊的日本財經雜誌《鑽石週刊》,以「上流社會vs.下流社會」為封面故事,探討「一個日本,兩個世界」。從日本網路新貴「六本木族」富裕奢華的生活,對照窮人人數增加、收入減少,導致「百元商店」、「唐吉軻德」等廉價商店大行其道,公園的遊民人數也愈來愈多。今年1月,大阪警方甚至首度強制拆除公園的遊民帳篷,引發抗爭。
消費面:百貨業績直落,網路購物日盛
往下流動的社會,也造成消費習慣與企業營運方式的改變。
根據日本百貨店協會的數字,日本全國百貨公司的總營業額,從1991年的9.7兆日圓,掉到2004年的7.8兆,幾乎整整少了2兆日圓。其中流失的消費力,轉移到網路購物、百元商店。
此外,企業經營也產生連帶影響。日本有9千萬手機用戶、行動上網亦普遍,為了節省成本與迅速接單,網路開店從電腦跨足手機,蔚為趨勢。日本經濟產業省估計,日本行動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,將在3年內暴增1倍,從2004年的9,710億日圓(約2,657億台幣),飆升到明年的1兆7,760億日圓(約4,830億台幣)。
從「利益差」到「希望差」
無論從客觀數字或主觀認知,日本的確開始陷入「下流社會」的危機。大前研一是從國民收入來看,所比較的是因利益所產生的差距導致社會分流;而三浦展是從個人的認知差距來看,日本年輕人產生「希望差」,認為「反正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」,因而陷入絕望,甚至放棄自己。收入所得的差距,可以憑著個人努力與政府制度來補強;然而,對於放棄自己的人,如何讓他們重拾鬥志?
最近似乎有轉機。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顯示,2005年民間企業月薪平均增加3,904日圓(約1,085台幣),大學畢業生基本薪資也微升0.7%,成為20.2萬日圓(約5.6萬台幣)。
《經濟學人》封面那一句「旭日又東升!」(The sun also rises),點出日本熬過10多年的景氣低迷,終於從財政負債、通貨緊縮中慢慢復甦。在經濟泡沫的教訓之後,日本企業開始學會在危機中的生存之道,不僅生產力提升,就業機會也逐漸增加。
然而,這10年的不景氣,讓日本社會的中產階級與年輕人,在不知不覺中上下分流。
除了可用數字衡量的國民所得產生的「利益差」之外,心理層次的「希望差」也讓鬥志逐漸萎靡。在中國與印度經濟迅速崛起的擠壓之下,日本縱使再起,是否還能重現往日風華?今春初綻的櫻花,俯瞰著花樹下席地飲酒作樂的日本上班族,無從回答。
測驗你的「下流度」
最近似乎有轉機。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顯示,2005年民間企業月薪平均增加3,904日圓(約1,085台幣),大學畢業生基本薪資也微升0.7%,成為20.2萬日圓(約5.6萬台幣)。
《經濟學人》封面那一句「旭日又東升!」(The sun also rises),點出日本熬過10多年的景氣低迷,終於從財政負債、通貨緊縮中慢慢復甦。在經濟泡沫的教訓之後,日本企業開始學會在危機中的生存之道,不僅生產力提升,就業機會也逐漸增加。
然而,這10年的不景氣,讓日本社會的中產階級與年輕人,在不知不覺中上下分流。
除了可用數字衡量的國民所得產生的「利益差」之外,心理層次的「希望差」也讓鬥志逐漸萎靡。在中國與印度經濟迅速崛起的擠壓之下,日本縱使再起,是否還能重現往日風華?今春初綻的櫻花,俯瞰著花樹下席地飲酒作樂的日本上班族,無從回答。
測驗你的「下流度」
《下流社會》作者三浦展提出1組自我測驗題目:「測驗你的下流度」。他表示,若下列選項有一半以上勾選「是」,你在心態上就可能漸漸淪入下流社會。也許你不盡然同意,但不妨當作一個趣味的心理測驗做做看。
1. 年收入(以萬日圓計算)不到年齡的10倍
2. 想要以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的態度享受人生
3. 覺得自己一個人過活也不錯
4. 只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
5. 嫌麻煩,不愛外出
6. 喜歡獨處
7. 覺得吃飯是一件麻煩事
8. 常常吃速食與點心
9. 常常在家裡打電玩或上網一整天
10. 未婚(男33歲、女30歲以上)
註:第一題是以日本消費水準來看,若要倒推至台灣的年收入,應考量兩地消費水準的差距。
日本出招,力阻「下流」
1. 年收入(以萬日圓計算)不到年齡的10倍
2. 想要以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的態度享受人生
3. 覺得自己一個人過活也不錯
4. 只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
5. 嫌麻煩,不愛外出
6. 喜歡獨處
7. 覺得吃飯是一件麻煩事
8. 常常吃速食與點心
9. 常常在家裡打電玩或上網一整天
10. 未婚(男33歲、女30歲以上)
註:第一題是以日本消費水準來看,若要倒推至台灣的年收入,應考量兩地消費水準的差距。
日本出招,力阻「下流」
日本為解決「下流社會」問題,把目標對象鎖定更年輕的族群——高中生。
專研年輕人就職問題與衝擊的東京大學副教授玄田有史認為,所有的年輕人應從14歲就開始體驗社會活動,因此,他建議初中二年級將每年11月的第2週訂為「職場體驗週」,讓學生早日學會獨立。目前,富山縣和兵庫縣的公立中學,都曾舉辦為期五天的「職場體驗」活動。
日本3大經濟團體之一的經團連(全名: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),結合旗下日立、新力、東芝、佳能等1,647家企業會員之力,2004年起,每年舉辦以高中生為對象的「新世代領導者養成學院」。
堅定年輕人的人生方向
專研年輕人就職問題與衝擊的東京大學副教授玄田有史認為,所有的年輕人應從14歲就開始體驗社會活動,因此,他建議初中二年級將每年11月的第2週訂為「職場體驗週」,讓學生早日學會獨立。目前,富山縣和兵庫縣的公立中學,都曾舉辦為期五天的「職場體驗」活動。
日本3大經濟團體之一的經團連(全名: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),結合旗下日立、新力、東芝、佳能等1,647家企業會員之力,2004年起,每年舉辦以高中生為對象的「新世代領導者養成學院」。
堅定年輕人的人生方向
以第2屆為例,經團連從日本甄選160名高中生,去年7月底在福岡與佐賀,舉行為期兩週的「新世代領導者養成學院」活動。其中邀請企業領導人,以及經濟、政治、歷史、文化、藝術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擔任講師,訓練學生們的領導力、思考力、執行力。除了上課之外,也有文化學者帶領參訪博物館等戶外教學,讓學生從動態與靜態交織的多元化課程中,更加開拓視野,進而堅定人生方向。
日本政府也召開「年輕人自立挑戰戰略會議」,計劃在全國設置40個「年輕人獨立學校」,並投入850萬美元,做為協助青年就業計劃。此外,並舉辦營隊,結合企業面試,讓年輕人體驗各種工作;企業代表從旁觀察,在結業時挑選適合的員工,做法類似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的實境節目「誰是接班人」(The Apprentice)。
當「下流社會」議題在美、日延燒,政府、學校與企業紛紛投注解決之道時,台灣也該借鏡國外,預作準備。
日本政府也召開「年輕人自立挑戰戰略會議」,計劃在全國設置40個「年輕人獨立學校」,並投入850萬美元,做為協助青年就業計劃。此外,並舉辦營隊,結合企業面試,讓年輕人體驗各種工作;企業代表從旁觀察,在結業時挑選適合的員工,做法類似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的實境節目「誰是接班人」(The Apprentice)。
當「下流社會」議題在美、日延燒,政府、學校與企業紛紛投注解決之道時,台灣也該借鏡國外,預作準備。
eXfuze F1 team ---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+
0 意見:
張貼留言